202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提出,推動廣西高質量發展,必須做好強產業的文章,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這凸顯了國家對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高度重視。欽州的區位、政策、平臺、港口優勢突出,是廣西國家級平臺最多的地級市之一。當前全區上下正在加快推進“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欽州要搶抓機遇,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實現向海圖強、開放發展,建議抓好四個著力點。
加強開放合作 激活產業發展動能
打造產業協作共同體。密切跟蹤東部地區對外產業轉移趨勢,重點承接東部地區產業鏈關鍵環節、關鍵企業轉移。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建設“兩灣”產業鏈供應鏈科技鏈對接核心區。大力實施科研創新前端在大灣區,后端轉化和生產在沿邊臨港產業園區的合作模式,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共同發展,推進產業鏈創新鏈雙向融合,以“科創飛地”實現共創共享共贏。
打造特色跨境產業鏈。根據欽州市與東盟國家價值鏈分工情況,結合東盟國家特色產業,摸清工業企業跨境現狀及未來需求,梳理欽州面向東盟的重點工業企業名單,有針對性地提前拓展市場渠道和布局產品生產,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臺作用,研究和利用好RCEP關稅優惠政策和原產地規則,擴大跨境行業產能合作,加快構建和壯大面向東盟的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
打造聯動招商新格局。打造精準化、專業化、信息化招商平臺,發揮龍頭企業資源優勢和“兩國雙園”平臺優勢,抓好精準招商、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國際化招商。探索搭建數字化招商平臺,制定完善產業鏈條布局圖譜、資本活躍熱力圖譜、載體平臺分布圖譜,數字化鏈接部門、板塊、開發區、國企等招商信息,靶向定位招引目標企業。探索國民合資的園區運營新模式,由國有平臺公司和國內知名專業園區運營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充分利用運營公司專業的招商團隊、成熟的招商視野和高層次人才項目資源,實現效率提升、優勢互補。
深化園區改革 賦能產業提質增效
合理優化產業園區布局。搶抓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重大機遇,整合明確沿邊臨港產業園區中各產業園區差異化功能定位,做好各產業園區的產業分工。探索采用“園中園”“一園一產”的產業布局模式,打造企業集中、產業聚集、資源集約的載體平臺,推動產業做優做精。在招引項目時規劃先行,推進產業鏈上、中、下游,同類產品、同類企業,產業配套的服務業、商業這三類集群的發展。
建立河港協同發展機制。注重產業布局導向,發揮港口在產業集聚和對外開放合作中的樞紐作用,強化港口和運河之間的聯動效應,推動如新能源新材料、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現代港航物流等重點臨港產業向平陸運河沿線布局延伸和集聚,通過規模經濟效應以及技術溢出效應,打造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集群。發揮集群的核心競爭優勢,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平陸運河現代化產業體系。
構建縣域產業協作模式。一方面,以自貿區欽州港片區制度創新輻射引領和推動園區與縣區的協同聯動發展,把制度創新的成果復制推廣到縣區,釋放發展動能,以制度試驗田的成效引領縣域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發揮臨港和運河產業的輻射效應,變“點式擴張”為“鏈式發展”,推進縣區特色優勢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推動縣區產業園區提檔升級,構建“以出口配對進口,以進口聯動出口,進出口互相匹配”的園區與縣區產業聯動發展模式。
持續延鏈補鏈 提升全產業鏈水平
推動主導產業轉型升級。強化主導產業鏈主帶動作用,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資源優勢、市場優勢,圍繞龍頭企業開展產業鏈梳理,加快產業鏈垂直整合和跨領域橫向拓展,布局跨縣域配套延伸產業鏈項目,精心培植“工業樹”,打造“產業林”,延長產業鏈條,全力構建工業振興大格局。科學謀劃綠色低碳產業發展體系,大力扶持綠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發展,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發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充分利用現有產業、港口、平臺、政策等優勢,鏈接全球創新資源,積極承接和推動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和境外高水平研究成果產業化落地,促進“產、學、研、用”創新主體共創共享,推進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開放合作,建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跨區域跨境產業鏈。加快推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在產業集群中的應用,推動數智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在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領域新賽道取得新的進展。
推動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重點打造化工服務、現代物流等千億級生產性服務業集群,加速生產性服務業嵌入先進制造生產環節。加快內外貿一體化改革,搭建綠色貿易政策通道,提高綠色貿易便利化水平,積極應對貿易數字化、綠色化趨勢,推動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充分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服務作用、資本作為產學研合作的橋梁作用,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推動“科技—產業—金融”深度融合良性循環,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多元化的優質金融服務。
精準科學規劃 強化產業要素保障
完善產業配套。統籌推進自貿區欽州港片區港航物流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高標準整體規劃沿邊臨港產業基礎設施設計和建設,組織實施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提升,完善提升供水、污水、雨水、電力、通信、燃氣、道路、消防、防汛、環衛等配套設施,加強與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有機銜接,開展智慧園區、綠色園區建設。出臺項目用地節約集約相關標準和規定,強化科學合理布局工業項目,重點推進項目盤整工作,加大低效閑置用地用海盤整收儲工作力度,保障重點項目用地用海。
強化政策供給。將自貿區欽州港片區政務服務措施逐步向欽州各園區復制實施,推進各個園區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堅持聯動創新,探索智慧導辦、在線幫辦、AI助辦等服務新方式,激活數字政務末梢,延伸政務服務觸角,主動瞄準企業群眾辦事的堵點痛點,推動資源向一線傾斜、事項向一線下沉、服務向一線集聚,切實實現政務服務“就近辦、高效辦、網上辦、自助辦”。加快建立健全高效便捷、優質普惠的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進一步圍繞“數字政府”進行改革,全面提高線下和線上水平,健全常態化政企溝通機制和營商環境投訴處理機制。
補齊要素短板。組建設立政府產業投資引導基金,立足欽州產業優勢和現代產業發展前沿,聚焦創新主體挖掘、龍頭企業培育、產業生態打造,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重點產業建圈強鏈賽道上,發揮引導基金“長期助跑”的支撐作用。堅持以教促產、以產助教、產教融合、產學合作,不斷延伸教育鏈、服務產業鏈、支撐供應鏈、打造人才鏈、提升價值鏈,加快形成產教良性互動、校企優勢互補的產教深度融合發展格局,持續優化人力資源供給結構,助力欽州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