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這也是“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在歷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被提出。2025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強調,必須把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為統領“三農”工作的戰略總綱,擺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位置,并提出到2027年,農業強國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在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征程上,要加快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這些重要部署和重要指示為發展現代化農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陳皮產業是浦北的特色農業產業之一,近年來發展成效顯著。目前,浦北陳皮產業已初步形成了從種植、加工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值持續增長。然而,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浦北陳皮產業也面臨一些現實困境。如農戶分散種植導致品質參差不齊,造成價格不穩定;產業以初加工為主,產品附加值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等。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和競爭的日益激烈,想突破發展瓶頸,實現浦北陳皮產業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加快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科技創新 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農業新質生產力是推動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農業新質生產力融合了科技創新、信息科技與管理理念的最新成果,顯著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是農業產業現代化的核心驅動力。它通過生物技術培育出抗逆性強、高產優質品種,利用農業物聯網技術實現土壤墑情、氣象數據實時監測,支撐精準施肥、灌溉和病蟲害防治,降低資源浪費,同時借助大數據優化資源配置。從育苗到種植管理再到加工,科技創新貫穿農業全鏈條,推動農業向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如浦北建立了區內首個大紅柑無病毒苗圃基地,從源頭實現無毒化育苗、標準化生產;使用無人機、傳感器和智能灌溉系統等智能農業設備進行精細化管理,這種模式,不僅大大提高大紅柑的產量和質量,還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和資源的浪費。同時,研發和應用恒溫恒濕陳化技術、生物發酵技術等現代化加工技術,保障了陳皮陳化品質和藥用價值,有效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引才聚才 實現人才與產業“雙向奔赴”
“人才引領產業,產業成就人才”,這是應對全球人才競爭的主動選擇,更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密碼。因此,政府要當好“產業紅娘”,企業要當好“用才主角”,人才要成為“創新主體”。
一是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繪制人才“需求圖譜”。產業升級的痛點就是人才工作的重點,產業要實現產業升級,應提前布局“產業技術路線圖—人才需求清單—培養引進計劃”的閉環體系。通過建立產業人才需求預測系統,運用大數據分析產業演進趨勢,做到精準發力靶向引才。二是以生態優化為支撐,打造人才“發展綠洲”。構建“種植—加工—文旅—康養”全鏈條生態,吸引人才回流。同時,出臺“1+N”人才政策,提供住房、教育、醫療、創業補貼等精準服務,使人才不僅“引得進”更能“留得住”。三是以機制創新為突破,暢通雙向“循環通道”。通過建立“企業出題、政府立題、人才破題”的協同機制,將項目成果與薪酬待遇直接掛鉤,可以有效破除“唯論文、唯資歷”的評價桎梏。這種市場化導向的機制創新,可以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和充分釋放人才創新活力。如浦北聯合廣西中醫藥大學成立了陳皮研究所,將陳皮研究項目列入廣西中藥少數民族藥產業科技專項項目。這一舉措不僅提升了陳皮產業的技術研發水平,還通過技術研發、成果轉化、項目孵化、產業導入、人才引進及培養等一體化平臺,吸引了大量專業人才和技術支持,推動浦北陳皮產業高質量發展。?
產業融合 拓展農業功能與價值
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農業新質生產力賦能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新業態,可以有效提升農業附加值,促進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例如,浦北大力推廣“陳皮+”產業融合發展模式。一是“陳皮+食品”模式,延長陳皮食品鏈、果肉加工鏈、陳皮康養產業鏈,帶動了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二是“陳皮+互聯網”模式,建立浦北陳皮電商交易平臺,整合全縣陳皮生產企業、加工企業和經銷商的資源,實現產品信息的集中展示和交易。三是“陳皮+文旅”模式,依托浦北的自然景觀和陳皮產業資源打造旅游線路,建設陳皮主題公園,還可以開發陳皮特色旅游紀念品,如陳皮香囊、陳皮工藝品等,滿足游客的購物需求,進一步提升陳皮產業的經濟效益。四是“陳皮+金融”模式,通過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陳皮產業專屬的金融產品,如“陳皮貸”“陳皮保險”“陳皮產業投資基金”等,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到陳皮產業,支持產業的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
生態優先 推動產業綠色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本質要求,以生態優先、低碳循環為導向,為可持續發展筑牢根基。新質生產力作為創新驅動的先進形態,依托數字技術、清潔能源等,具備低耗高效、綠色低碳的特征,從生產端減少污染、提升資源利用率。如浦北積極開展“桉退柑進”“引柑上山”等行動,有效改善水土質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態問題,同時,在科研院校專家指導下,企業將果肉開發成陳皮果汁飲料、陳皮果醬、益生菌、生物有機飼料等產品,實現全產業鏈開發,不僅提升了產品附加值,還減少被棄果肉對環境的影響,實現農業產業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