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來,廣西自貿試驗區欽州港片區在制度型開放的深水區持續探索,用一項項“全國首創”的硬核改革,破解發展堵點,激活市場活力,為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門戶港、服務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注入澎湃動能。
暢通“新三樣”出海渠道
面對新能源汽車出口快速增長的形勢,欽州港片區聯合海事部門,創新推出新能源汽車鐵海聯運海事監管一體化改革,并通過桂渝跨區域協作、流程優化與制度創新,成功打通新能源汽車出口的“最后一公里”,為“新三樣”出海注入強勁動力。
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
通過廣西海事局與長江海事局聯合建立《西部陸海新通道“渝車出?!焙J卤O管一體化工作機制》,將監管查驗環節從欽州港前移至重慶的鐵路運輸始發站,重慶海事部門負責新能源汽車集裝箱裝箱查驗,欽州港憑查驗結果直接放行,避免重復開箱,大幅壓縮通關時間。同時,還針對新能源汽車在鐵海運輸中的裝箱標準差異,統一鐵路與海運標準,并依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和陸海新通道運營公司數據庫,推行兩地監管信息互通互認,實現“一箱到底”,徹底終結“二次拆裝箱”歷史。改革后,集裝箱抵港即可直接裝船,運輸時間可縮短約8小時,企業可節省開箱檢查費約1000元/箱,并減少3-5天的滯港時間,實施至今,已累計保障1239輛重慶新能源汽車高效出海,節約企業綜合成本超304萬元。這一改革還吸引了比亞迪、“哪吒”、五菱等企業選擇欽州港出海。數據顯示,今年1-7月,經欽州港口岸出口汽車2.9萬輛,貨值16.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3.3%,50.9%。
打造RCEP貿易“快車道”
針對國際船舶通關堵點,欽州保稅港區出入境邊防檢查部門在欽州港片區海港口岸,全國首創國際航行船舶“常貨輪”管理機制,為高頻次、高誠信的RCEP航線船舶提供精準服務。
欽州港碼頭。
首創建立“常貨輪”線上動態名錄庫,將航線固定、船期頻繁、信用良好的RCEP國家船舶及代理納入名單,實施差異化便利服務。同時,整合“全時通”等政策,對“常貨輪”實行到港即作業、入境手續作業中補辦、船員換班集中或現場查驗、特殊申請快速流轉等超常規便利措施,實現“零延時”通關。據統計,截至目前,已累計列入48艘“常貨輪”(占口岸總出入境次數超30%),口岸船舶均次通關時間整體壓縮20%、縮短約4小時,帶動出入境船舶整體待泊時間顯著縮短;配合“套泊熱接”等模式,平均每艘次船舶靠泊時間縮短1小時,泊位利用效率提升近10%;累計減少船舶滯港時間3740余小時、減少服務對象異地往來申請耗時近60000小時,節省企業成本近1億元(折合人民幣)。
賦能臨港產業加速崛起
欽州港片區錨定產業高質量發展核心需求,以“全國首創”制度設計破解臨港產業發展瓶頸,通過“一主體兩孵化地”“兩證聯辦”等創新機制,為高新技術產業培育、石化產業提質提供精準制度支撐。在高新技術產業培育賽道,針對傳統科創孵化“一主體一孵化地” 的空間阻隔與資源分散問題,欽州港片區聯合欽州市科技局在全國首創“一主體兩孵化地”科創孵化新模式。據介紹,該模式以欽州市高新技術產業服務中心為統一主體,在欽州市區與欽州港片區同步布局孵化基地,入孵企業可自主選擇注冊地與辦公地,疊加享受兩地政策紅利(如稅收優惠、場地補貼)及人才、技術、資金等核心要素支持,構建“跨區域協同、全要素保障”的孵化生態。這一制度創新直接推動欽州市高新技術產業服務中心成功晉級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截至2025年8月,已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0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74家,為片區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化發展筑牢創新根基,激發產業發展內生動力。
華誼欽州化工新材料一體化基地。
在石化等?;逢P聯產業領域,聚焦企業辦理許可“多頭跑、耗時長”的痛點,欽州港片區推出全國首創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許可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聯合審批改革(“兩證聯辦”)。通過設立專屬綜合窗口,實行“一窗受理、材料整合、并聯審批、統一出件”流程,即對企業名稱變更、注冊地址變更等簡單事項,實現“即來即辦”,而對需現場評審的復雜事項,整合為“一次評審、多證通辦”,大幅壓縮審批環節與時間成本。作為片區綠色石化產業的重點企業之一,廣西華誼氯堿化工有限公司借助該制度,僅用8個工作日便完成許可審批,較傳統流程效率提升超60%。這一創新不僅減輕企業事務性負擔、助力企業聚焦安全生產與產能提升,更保障了欽州港片區石化產業的高效運轉,為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提供穩定制度保障,也進一步推動片區向海經濟核心產業持續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