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國一門忠烈
1939年冬,抗日烽火已燃遍我國大片土地。為挽救民族危難,抗日名將蔡廷鍇受命組建二十六集團軍,并率部挺進廣東南路,軍部駐靈山。1940年4月,二十六集團軍被裁撤,蔡改任廣東南路抗日游擊隊總司令,下轄六個支隊,司令部仍駐靈山,分駐欽州、廉州、靈山、防城四縣。蔡薦任黃統才為第四支隊司令(后因年老辭職,由副司令陳欣榮接替),蘇廷有為第五支隊司令,陸竹朋為第九支隊司令,開展抗日救國斗爭。欽州淪陷后,愛國志士紛紛參加游擊隊,積極抗日。欽縣平山鄉螃蟹孔村(今欽南區沙埠鎮沙寮村委螃蟹孔村)楊象南(原名楊士俊)一家,主要青壯年九人,毅然加入第九支隊(下簡稱“南九”),為抗日救國而忘我戰斗。楊象南的兒子干卿、樞安分任上尉軍需;他的孫子煥序,任上尉諜報組長;孫子光宗、煥學、煥釗分任少尉諜報員;孫子煥鍇、煥校任司令部警衛員。楊煥序受司令部密派充任平山支會維持會長,以取得合法身份開展抗日救亡工作。他們把家里的兩支駁殼手槍,兩支七九步槍,兩支六五步槍,一支雙簡,一支單響步槍,每支槍均有百發以上子彈,悉數交給游擊隊使用。還捐獻四百斗稻谷作游擊隊的糧餉。
“抗日救國 一門忠烈”畫報一
楊象南等參加游擊隊后,全家隨“南九”司令部輾轉于青塘、長灘、板城、那香等地。后來,為了解決全家男女三十五口人的生活,除干卿、樞安、煥鍇、煥校四人留在部隊外,其余都回家,以務農為主來維持全家生活。楊象南、光宗、煥序、煥學、煥釗繼續做游擊隊的情報工作,也參加一些農活,作為掩護。煥序是專職的“偽人員”,通過自己的胞弟煥學,單線保持同“南九”的聯系。留在部隊的干卿,為了籌集糧響,經常往返于“南九”司令部駐地與欽州之間。樞安從不離開部隊,為了表明驅逐日寇收復失地的決心,在游擊隊中蓄須明志(即在收復欽州之前不剃須),人稱“長胡子”。
“抗日救國 一門忠烈”畫報二
1939年底,正是四峽坳戰役的前夕,敵特分子活動猖狂。當時,“南九”司令部和一七五師一個連駐那覓村。一天傍晚,值班查哨的副官楊樞安(已由軍需改任副官),抓獲兩個自稱探親后出村的可疑分子。從他倆身上搜出一張繪有司令部和連部駐地的草圖,遂押兩人到司令部審訊,為尊重駐軍,又將此兩人押交連部隊,后經查實,兩人確是漢奸。不久,經上級核準,把那兩個漢奸槍決于那香圩。爾后,四峽坳戰役打響,“南九”派冼瑞臺大隊長帶領部分游擊隊員前往參戰,楊樞安、楊干卿也參加戰斗。
“抗日救國 一門忠烈”畫報三
1940年秋,入侵桂南之日軍即將全線潰退,“南九”司令部命諜報人員千方百計搜集情報,以利襲擊。為摸清欽州至辣椒槌馬車路(日軍所筑的交通主線》上第一個據點——番塔嶺的火力情況,司令部把任務交給楊光宗和楊煥釗兩人,兄弟倆以捕魚為名,步步接近敵人。第一天雖然捕到不少魚,但未能接近敵人;第二天再去,便被鬼子抓走。光宗被殺害于嶺腳下,煥釗年輕力壯,初被抓去當挑夫,后被殺害于王六嶺。
“抗日救國 一門忠烈”畫報四
楊光宗和楊煥釗被抓后兩天,駐守在油路村(交通線上重要據點距楊家一公里)的日寇,半夜突然包圍楊家搜查,抓走楊象南、干卿(因聯絡情報回家)、煥序三人,分別被囚禁于油路村三間房屋里,多次被鬼子嚴刑拷打,但公孫父子大義凜然,堅強不屈,始終不吐露游擊隊的絲毫機密。瘋狂愚蠢的敵人企圖以年輕的煥序為突破口,一個軍官對煥序半誘半嚇地說:“你祖父、父親大大的好,統統的講了你們游擊隊的事,得到皇軍優待多多的,你快快講,一樣得到優待。”停了一下,又狂叫:“不好好的講,肯定要殺頭,統統的全家殺光!”說完,將右手從煥序的眼前猛揮下來。煥序鎮定自若地說:“你們不講道理,我誠心為你們出力,反受你們折磨!我祖父、父親都是正直的人,你照他們的話辦就對了。你們要殺我,于什么時候,何種方式,請便。”鬼子惱羞成怒,又是一陣毒打,煥序昏了過去。已經十天了,兇殘的敵人未能從三人口中得到任何材料,就在一個漆黑之夜,把三個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子殺害了,把尸體埋在一個菜園一角。
60年代的紀念碑和紀念亭舊照(還原圖)
烈士墓位于今欽南區沙埠鎮沙寮村委螃蟹孔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