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圩坡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欽州市欽南區文峰街道文昌社區五馬路與濱江南路交匯處。該陵園是為紀念1945年欽縣人民抗日解放軍在小董起義中英勇就義的13位革命烈士而建。原為牛圩坡革命烈士墓,始建于1953年,歷經多次修繕改建,最終擴建為烈士陵園。該陵園總建筑面積9830平方米,烈士陵園坐西向東,面臨欽江,由牌坊、過道、廣場、基座、紀念碑等核心部分及綠化用地等配套設施組成。牛圩坡革命烈士紀念碑現為自治區和欽州市級黨史教育基地,同時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50年代牛圩坡革命烈士墓
拍攝于1983年的牛圩坡革命烈士墓
1944年,日軍為了打通大陸交通線,發動了豫湘桂戰役。1944年12月,日軍經欽縣直竄湛江,中共南路特委指示各縣黨組織發動抗日武裝起義,組織黨領導的武裝,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945年2月17日,欽縣黨組織負責人盧文、朱守剛等領導“欽縣人民抗日解放軍”攻打駐小董三如堂的國民黨部隊,發動小董起義。在起義過程中,13名同志被捕,其中林國興、陳浩、陳中任、梁家訓、馮東泰、陳均苑、許昆、邱翠瓊、張創業9名同志被押解欽縣監獄,3月10日在欽州鎮牛圩坡就義;施邦珍、廖開邦、廖壽南、梁德卿4名同志被殺害于小董鎮白墳嶺,13位烈士最小的19歲,最大的30歲。
牛圩坡革命烈士紀念碑重修前舊照(原為烈士墓)
牛圩坡革命烈士紀念碑
小董起義打響了欽縣武裝斗爭的第一槍,是欽縣黨組織從地下秘密活動進入公開武裝斗爭的轉折點,翻開欽縣革命斗爭新的歷史篇章。
在小董起義中就義的欽南籍共產黨員、革命志士小傳
梁家訓,1923年出生,欽縣龍門(今欽南區龍門港鎮)人。15歲考入欽州師范學校,1941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2月參加小董起義,3月10日在牛圩坡就義。
張創業,又名張西蘭,1924年出生,欽縣龍門(今欽南區龍門港鎮)人。1940年在防城縣光坡鄉山口村任教,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后到小董,進一步受到黨組織的影響。1945年2月參加小董起義,3月10日在牛圩坡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