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天氣變化無常,早上還是春風送暖,到了下午,竟有夾著寒風的細雨灑落下來。靈山縣伯勞鄉泥濘的田間小路上,留下群眾一串串腳印。
這是1945年3月23日。廣東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第二支隊三天前就占領了伯勞鄉,在鄉公所糶谷三天。第一大隊的大隊長洪榮一邊指揮戰士把糧食分給群眾,一邊對群眾說,等到全國解放了,我們就可以分田分地,翻身作主人了。群眾說,我們就盼望這一天快點到來呢!個個喜氣洋洋。
此時,國民黨一五五師四六五團正從北邊向伯勞“追剿”過來。二支隊隊長黃景文立即找到洪榮,說:“洪榮同志,你帶領一大隊配合蘇顯樞的靈南中隊馬上去鄧陽村阻擊敵人,我帶領大部隊向東轉移,你們擋住敵人后就馬上撤出戰斗向我靠攏。”洪榮是廣東遂溪縣南夏村的農家子弟,瘦小的身材,瘦削的臉。經過幾年的東西轉戰,他愈發果敢和堅毅。他斬釘截鐵地說:“堅決完成任務!”
洪榮和蘇顯樞的部隊一到鄧陽村就進入前沿陣地,阻擊住敵人后就撤出戰斗,從另一條路去追趕部隊。
24日下午,二支隊經過六七十里的急行軍來到武利江邊的谷埠圩。谷埠圩位于武利江的西岸,東岸那邊是合浦縣黃羌坪村。二支隊計劃過江到黃羌坪一帶開展游擊活動。但江面寬闊,水流湍急,江中只有一條小木船,另有一條很難走的水車陂。支隊長決定先派一支先頭部隊過江。派誰去呢?剛完成阻擊任務的洪榮說:“壓陣的是我們,打頭陣的自然是我們!支隊長,你就把任務交給我們吧!”支隊長望著精神抖擻的洪榮,毫不猶豫地說:“過江后派人警戒,沒有敵情就休息一會。我們吃了飯就過江。”
洪榮和指導員廖華帶領一大隊分兩部分過江。一部分人搭小渡船,一部分人沿著水車陂到江中心,再經閘門上的一塊木板走過去。到了江東,洪榮派兩名戰士到黃羌坪村東北100米遠的鐵屎嶺山腰警戒,讓其他戰士就地休息。此時天已慢慢地黑下來,天氣變得越來越冷。奔走了一天饑餓了一天的戰士疲倦極了,抱著槍背靠背坐了一會就睡著了。
不久,從鐵屎嶺傳來幾聲槍聲。洪榮馬上集合隊伍向鐵屎嶺沖去。但敵人已經占領了鐵屎嶺的制高點,他們利用有利地形向下射擊。洪榮的隊伍沖了幾次都被猛烈的槍炮壓制住。眼看搶占鐵屎嶺無望,就邊打邊向黃羌坪撤退。但黃羌坪已有敵人占領,就只好向江邊退去。退到江邊,再無退路,洪榮就讓廖華帶一部分戰士在夜幕掩護下沿江而下,他帶領一部分戰士與敵人背水一戰。最后因敵人太多,只好沿原路返回。但不知什么時候,他們過江時曾經走過的車陂中間那塊木板被過往船家移開了。由于天黑看不清路,戰士們一個個踏空掉了下去,落入凜冽湍急的漩渦中……
在西岸的大部隊聽到東岸的槍聲,馬上進入戰斗狀態,都埋伏在江邊,把槍口對準對岸。但因為過不了江,不能及時去支援,支隊長黃景文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盼望第一大隊能出現奇跡,打勝這一仗。結果是廖華帶領的沿江而下的戰士脫離了危險,洪榮、李康緒等28位落水戰士再沒有回到岸上來。
裹著28個為解放事業而犧牲的年輕生命,黑黝黝的河水嗚咽著向南方流去。
支隊長悲憤交加,對著河水撕心裂肺地大喊一聲:“兄弟們,你們未完成的任務我們一定去完成!”
全體部隊戰士向天空放槍為犧牲的戰友壯行。面對江河敬了一個肅穆的軍禮。
部隊決定改變計劃轉移。江邊響起整齊的腳步聲。
雨已停,風還吹著。天像倒扣的鍋一樣黑。
這是黎明前的黑暗。
黑暗過后必定是一個明朗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