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欽州海關獲悉,近日,產自馬來西亞的2600余尾觀賞魚搭載貨運航班,經轉運車輛抵達欽州港口岸。這是我市首次進口觀賞魚。
欽州海關對進口馬來西亞觀賞魚開展現場查驗。韋春妮 攝
4月10日,南寧海關所屬欽州海關關員來到欽州利苗進境水生動物隔離養殖場,對一批來自馬來西亞進口觀賞魚進行檢疫查驗。這批觀賞魚在14天的隔離檢疫期滿,檢疫合格后,即進入國內市場。
“觀賞魚對水質、水溫和飼養環境要求較高,從國外魚池中打包到我們這邊隔離場過溫、過水、入池,不能超過10個小時,否則魚的存活率將會大幅降低,將非常影響我們的經營成本。”廣西利苗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玉宙介紹,“這次進口觀賞魚,得益于海關部門為我們提前制訂隔離檢疫監管計劃,保障了這批魚及時進入隔離場。”
“針對觀賞魚不耐運輸的特點,我們開通了活動物屬地查檢綠色通道,這批魚空運入境和境內運輸全過程我們都指派專人持續跟蹤。在境內轉運車輛抵達隔離場的第一時間我們就順勢開展查驗,確保觀賞魚能盡快入場。”欽州海關監管二科副科長李政豪說,“在確保觀賞魚順利入場的同時,我們也嚴格執行進境水生動物隔離檢疫的監管要求,督促企業落實各項防疫措施,防止疫病傳入,為進口熱帶觀賞水生動物貿易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為保障進口觀賞魚隔離業務順利落地欽州,從檢疫隔離場建設環節,欽州海關就提前介入,根據進境動物檢疫要求,從場地設計、制度建設等要素為企業提供必要指導。同時,提前制定專項方案,與南寧吳圩機場海關加強業務流程協調,實現從卸貨、查驗、提貨、入場的無縫銜接。
“廣西早些年有進口過熱帶觀賞魚,但這項業務沒有能持續。今年我們重啟了這項業務,主要是對華南市場依然很有信心,對海關監管效能也很有信心。”黃玉宙說。
為助力觀賞魚“游”進千家萬戶,欽州海關嚴格落實進境水生動物隔離檢疫監管法規要求,建立多渠道動物疫病監測預警機制,完善重大動物疫情和外來物種入侵防控方案,切實織密國門生物安全防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