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看看今天中午的菜譜是什么?”臨近中午11時40分,在靈山縣三海街道老年大學助餐點,已經有部分老人慢慢圍站在一起,等待午餐開飯。
蒜苗炒肉、紅燒羅非魚、韭黃炒蛋、紫菜蝦皮湯……看著一個個冒著熱氣的菜肴被盛入餐盤、遞到手中,老人們不禁夸贊起來:“今天的菜做得真好!”
這是靈山縣大力推進養老服務,做好老年助餐點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靈山縣民政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老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養老服務工作作為重點任務抓緊抓好,形成齊抓共管、協同推進新格局,扎實推進養老領域民生實事項目逐項落地,取得明顯成效。
實惠+安全
長者飯堂吃出“幸福味”
“這里每天供應早中餐兩頓飯,能滿足60多位老人的就餐需求,高峰時能來80多人呢?!痹撝忘c的周老板介紹。之前,這里是一家早餐店,2024年11月,經過椿熙堂養老服務管理有限公司的社工動員后,加入了長者飯堂的隊伍,專門為60歲以上的老人供餐。現在,前來店里就餐的老人越來越多,人流量也翻了一倍。
“以前一份早餐肉蛋腸粉的售價是6元,加入長者飯堂后,老人在付款時可以享受國家補助的3元/餐/人的補貼,相當于一份早餐僅需3元。許多來老年大學打球的老年人都會慕名而來,到這里吃早餐,成了我們店的主要受眾。”周老板告訴記者,作為一家家庭式餐飲店,在賺錢的同時能為公益事業出力,他們覺得很值得。
11時50分,店里忙得不亦樂乎,助餐點的“??汀眳谴笫逡舱业轿恢米讼聛?,對于助餐點的建設,他最有發言權?!坝捎谧优ぷ鞅容^忙,平時家里只有我和老伴吃飯,年紀大了,之前在老年大學打完球還要自己煮三餐,覺得非常辛苦。自從去年這里有了長者飯堂后,大大方便了我們,而且價格公道,后廚也非常干凈衛生,我們都很喜歡來這里吃飯。”吳大叔說。
記者看到,就餐的老人們三三兩兩坐在一起開心地聊天,不時品嘗著可口的飯菜,店里其樂融融,歡聲笑語不斷。他們紛紛表示,這里不僅吃出了安全感,更吃出了幸福感,夸贊政府為老百姓辦了一件大好事、大實事。
如今,三海街道老年大學助餐點從原來的25平方米擴大到50平方米,店內寬敞明亮,10多張餐桌整齊擺放,配備了空調、電扇等,還專門定制了儲物柜,張貼營養搭配膳食食譜等方便老人就餐。隔壁提質改造后的老年人活動中心,活動也是豐富多彩,老人們吃好后可以走小道去繼續下棋、打球、上課。
合作+共建
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像三海街道老年大學助餐點這樣實惠又暖心的長者飯堂,靈山縣共有33家。不僅在縣城有,鄉鎮也是遍地開花,讓全縣老人同享這波養老“福利”。
在沙坪鎮那瑯村,新陽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社工們掐著午飯點來到長者飯堂,按照分工,兩兩一組,一部分人留在長者飯堂幫助集中用餐的老人們有序取餐、落座,一部分人則麻利地將香噴噴的飯菜小心裝盒裝箱,為村里12位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費上門送餐服務,打通老年助餐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他們穿梭在田間小道,爬坡過坎,將熱乎的營養飯菜根據老人用餐時間及時送到。
老年助餐服務不僅是老人關心的“生活小事”,更是事關千家萬戶的“民生大事”。該縣民政局局長農朝東介紹,長者飯堂建設是2024年一項重要的為民辦實事內容,該局扎實推進老年助餐點建設,根據“政府補助一點、企業讓利一點、慈善捐助一點、個人支付一點”的原則,建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村(社區)共同推進長者飯堂提質增效的合作機制,積極動員吸納社會力量建設老年助餐點,主要采取慈善捐助、自建廚房和餐飲企業合作參與助餐配餐三種模式。
截至目前,全縣33家長者飯堂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共投入各類建設和運營資金49.5萬元,每天服務全縣老年人2000多名,解決了長者飯堂周邊老人用餐難的問題,助力居家養老。該縣將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為契機,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加快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更好保障老有所養,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