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優秀作品推選
(廣播作品)推薦表
作品標題 | 《愿風吹我到欽州》 | 參評項目 | 廣播社教 | |||||||
體裁 | 社教專題 | |||||||||
項目代碼 | B11 | |||||||||
播出頻率、 頻道(報刊) | FM98.6欽州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 | 播出單位 | 欽州市廣播電視臺 | |||||||
刊播欄目 (版面) | 《全國‘州?海’聯盟春節聯播節目》 | 節目時長 (字數) | 27分48秒 | |||||||
播出時間 | 2023年1月21日9:30-10:00 | |||||||||
作者 (主創人員) | 劉寧、趙勝濤、郭宇超、陳磊 | 編輯 | 黃炳霖、劉寧、 趙勝濤、郭宇超 | |||||||
(作品簡介) 采編過程 | 全國‘州?海’聯盟春節聯播節目是一檔在春節期間播出的特別節目,因此節目選取具有“嶺南古郡、千年陶都、英雄故里、海豚家園、魅力之城”的欽州來為聽眾講述欽州美景及人文故事。 本期節目主持人語言生動活潑,每個篇章都驚喜設計具有講述感、故事性的小線性作為穿插,節目中的歌曲也是選自欽州本土原創歌曲,可謂用心良苦。 | |||||||||
推薦理由 | 1.精心選題,立意深遠。 本期節目在春節期間播出,2023年春節隨著國家“新十條”等一系列疫情防控優化措施的持續落實,全國各地旅游景區及時優化調整防控措施,相繼恢復運營。本期節目響應政策,推出介紹欽州人文美景的節目。 2.采訪內容詳實,音頻豐富。 節目中將生澀難懂的歷史沿革通過模擬卡通海豚的對話進行講述,更加生動有趣。同時,講述“鎮南關大捷”、“白海豚”的故事時,進行了大量的采訪。 3.演播生動活潑,制作精良。 兩位主持人配合默契, 配樂烘托氛圍,配合恰到好處。 | |||||||||
推薦單 位意見 及公示 結果 | 該作品內容真實,首播日期、送評件與播出版原版無異和送評材料屬實,經公示無異議,同意推薦。 推薦單位負責人簽名: (蓋單位公章) 年 月 日 | |||||||||
報送單 位意見 及公示 結果 | 該作品內容真實,首播日期、送評件與播出版原版無異和送評材料屬實,經公示無異議,同意報送。 報送單位負責人簽名: (蓋單位公章) 年 月 日 | |||||||||
聯系人(作者) | 趙勝濤 | 電話 | 手機 | 18677772615 | ||||||
電子郵箱 | 郵編 | 535000 | ||||||||
地址 | 欽州市欽北區麗橋街18號 | |||||||||
《愿風吹我到欽州》
聽眾朋友,下面請聽全國城市廣播‘州?海’聯盟春節聯播節目,由廣西·欽州新聞傳媒中心制作的
【主持人旁白】
男:虎越蹤影去 明月引兔來
女:卯門生紫氣 兔歲報新春
男:全國的聽眾朋友們過年好!這里是來自“嶺南古郡、千年陶都、英雄故里、海豚家園、魅力之城”欽州的聲音,廣西欽州人民 給您
合:拜年啦!
男:我是欽州市融媒體中心的主持人宇超
女:我是欽州市融媒體中心的主持人趙敏
男:告別砥礪奮進的2022年,迎來了充滿希望的2023年。
女:宇超,你知道嗎?2023年是非常特別的一年,今年是閏年,閏二月(小),共384天。由于該年閏月,所以在農歷的1年里有2個立春。所以啊,又稱為雙春年。
男:是的,今年有384天,這日子比以往都長,而且隨著國家“新十條”等一系列疫情防控優化措施的持續落實,現在啊全國各地旅游景區及時優化調整防控措施,相繼恢復運營。可以說啊,今年絕對是特別好玩的一年。
女:沒錯,我呀,已經迫不及待的迎來這好玩的一年了。這不,今年一整年的旅游計劃啊,已經做好了。
男:是嗎!真是未雨綢繆啊!快給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旅游計劃。
女:這個嗎!必須推薦大家來欽州游啊!我們今天節目的主題呢,就是“愿風吹我到欽州”,這是國畫大師齊白石老人所作詩篇中的一句,這首詩是這樣的:“此生無計作重游,五月垂丹勝鶴頭。為口不辭勞跋涉,愿風吹我到欽州”。
男:你想想白石老人曾離家出游,“五出五歸”是他對一生外出云游的歸納。在五次出游中三次旅居欽州,你想想欽州是何等的有魅力!
女:可能我們外地的朋友們,對于欽州還不太了解,但是沒關系,今天我們就好好為大家來介紹介紹我們美麗的欽州。
男:沒錯,今天除了咱倆之外啊,還有我們欽州的城市IP——中華白海豚浪花花、和小齙牙為大家解說。來,先和大家打個招呼,來介紹一下咱們欽州的歷史沿革吧!
【線性——欽州歷史沿革】
浪花花:大家好呀!我是中華白海豚媽媽浪花花!人稱“欽州通”,我們白海豚家族生活在美麗的三娘灣。小齙牙!別玩了,快來和大家打招呼!
小齙牙:我來啦!我來啦!嘿嘿,大家好!我是活潑機靈、勇往直前的小齙牙!
浪花花:歡迎大家來到欽州,接下來,我先來為大家介紹我的家鄉欽州這座城市!快和我一起來吧!
浪花花:欽州早在史前時期就有古人類活動,留下了一批文化遺址,有兩萬年前的靈山人遺址、鐘秀山滑人洞古人類遺址等。
小齙牙:先秦時期,欽州屬于百越之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后,設置象郡,欽州就屬于象郡管轄。
浪花花:到了漢代,嶺南統一后,在交州設合浦郡,管轄今天的欽州、北海、防城港,這片地區成為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對外交流與貿易的重要窗口。
小齙牙:到了南朝宋元嘉時期,首次設立宋壽郡,這是欽州有建制的開始。公元532年,設立安州。隋開皇十八年,即公元598年,改安州為欽州,乃欽州得名之始。
浪花花:唐代,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的合浦港逐漸淤積,貿易場所逐漸往欽州發展。我們欽州也出土了這時期的隋唐高足琉璃杯、琉璃珠等海外貿易文物。
小齙牙:宋朝,欽州更成為北部灣地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當時朝廷在廣南西路設立了三個博易場,其中的欽州博易場是唯一通海的博易場,成就了宋朝南方海外貿易的繁榮。
浪花花:明朝實行海禁政策,欽州博易場盛景不再。欽州人把海邊盛產的食鹽通過船運,沿欽江、郁江轉西江運到邕州,就是現在的南寧,形成“欽邕古鹽道”。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粵西游記》中留下了“欽州鹽俱從此出”的記載。他或許不曾想到,幾百年后,這條當年的鹽道將脫胎換骨,蛻變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的第一條通江達海的大運河。
浪花花:好啦,以上就是欽州的歷史沿革,大家對我們這座城市是不是有了大致的了解呢?記得有問題找欽州通浪花花哦。
小齙牙:還有我小齙牙嘻嘻。
【主持人旁白】
女:謝謝浪花花和小齙牙帶來的解說,真不愧是我們欽州的城市形象代言人呢。
男:是的,剛才浪花花和小齙牙是從歷史沿革的角度介紹欽州,其實,欽州還有另一張文化名片——千年陶都。千年陶都的陶,是指欽州的坭興陶。
女:欽州坭興陶是中國四大名陶之一,2008年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12月,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男:坭興陶最顯著的特色就是它質地細膩,適于雕刻;烈火煅燒產生窯變,更加絢麗多彩。
女:這窯變千彩堪稱“中國一絕”。
男:對,所以坭興陶也有“一件在手絕無雷同”的說法。
女:沒錯,其實啊在欽州流傳著許多關于坭興陶的故事,接下來,我們就來聽聽近代兩位坭興陶匠的作品獲得國際大獎的故事。
【線性節目:坭興陶 】
中國是陶的故鄉。坭興陶的工藝扎根在欽州的民間,歷經了1000多年的傳承和發展,它用藝術的形式記錄了歷史,也留存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可以說,坭興陶的故事里有欽州的史跡,而欽州的歷史里則流傳著坭興陶的故事。
欽州陶器原來是個坭器,是以欽州特有的優質紫紅朱泥原料作為主體的。它的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失釉,而且用雕刻進行裝飾。那么,它的光澤怎么來的呢?哎,就是一絕了!它是通過打磨產品發光以及顯色,這就是其他陶器所不具備的,也是欽州坭興陶的獨特之處。因為土質非常奇特,只有欽州才有,它的制作非常的奇妙,工藝精巧,器型變化多姿,就這么說吧,坭興陶是在世界上唯有欽州獨產,所以呢,才會有中國一絕之稱。
那有人說了,那你這個地方獨有的,為什么它能聞名世界呢?這就得說到黎家的兩兄弟,黎產春和黎產釗呢,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欽州很有名的陶人,哥哥黎產春是個美術工,弟弟黎產釗則是拉坯工,兄弟兩做的陶藝品在當時是名噪一方。
在1915年的時候,美國人在舊金山市舉辦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中國第一次應邀組團參加這樣的世界性的博覽盛會,據說這參展的作品就達10萬多件。當年就有一個姓梁的廣州商人,經常在欽州一帶活動,他看到黎氏兄弟做的一對坭興陶山水花鳥瓶,稱贊不已,認為這個瓶是可以拿去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展出的,所以這梁姓的商人就拿了這對花瓶,委托親戚送到了越南海防,然后又轉運到香港,正好趕上香港去巴拿馬的船,最終得以在博覽會上展出。
這對山水花鳥花瓶一經展出就吸引了很多外國游客的眼球,大家紛紛稱贊做工很精細、造形很獨特,最后就獲得了這次博覽會的金質獎章。在當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中國一共有1218件展品分別獲得不同獎項,其中獲得金質獎章的有250枚,而坭興陶就是其中之一,由此欽州坭興陶就名聲大噪了。
坭興文化藝術發展的過程中,與地域相互依存的淵源關系讓它的歷史悠遠而風韻獨具,內涵深厚而形式常新,更成為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人類文化共同的奇珍。
【主持人旁白】
男:聽完這個故事以后,大家會不會覺得這坭興陶只可遠觀而不可把玩呢?
女:并不是這樣。咱們欽州的坭興陶啊,既有珍藏家最愛的工藝陶藝術品,更多的是咱們老百姓日常使用的生活陶。
男:沒錯,這坭興陶絕對是欽州家家戶戶的必備品。
女:咱們欽州人習慣早上起床用坭興陶水杯喝上一杯茶水,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
男:嗯,這坭興陶杯、坭興陶壺、坭興陶茶葉罐等等器皿不僅好看,重要的是好用。
女:說到坭興陶的實用性,真是能說上幾天幾夜。尤其是對于喜歡喝茶的朋友來說,坭興陶和茶葉是屬于絕配。
男:你剛才說它們是絕配,為什么說他們是絕配呢?這是坭興陶中重金屬含量為零,而且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用它泡茶有益身體健康。
女:沒錯,再加上坭興陶屬于半燒結的精細茶器,具有特殊的雙氣孔結構,透氣性好但是不透水。所以呢茶葉儲存在坭興陶茶罐里不容易變質變味,而且,它能吸收茶汁,使用久了,偶爾不用茶葉只用開水,也能泡出淡淡的茶香來。
男:哎呦,這一說,我都能聞到“醇郁芬芳”的茶香味了。恨不得這會兒,就能用坭興陶茶具泡上一壺茶了。
【歌曲:《窯變》】
【主持人旁白】
男:趙敏啊,問你個問題,你到欽州也有十年了吧?
女:嗯,是的!
男:你有沒有覺得欽州人身上有一種共同的精神?
女:你說的是欽州的城市基因?
男:沒錯!欽州是一個有根、有魂的英雄城市。這里的人們有夢想,更有勇氣去追求夢想、實現夢想。這種勇氣,很大程度是來自于這座城市的英雄基因。
女:哎!沒錯,這點我特別認同,因為欽州是英雄故里。從在此開疆拓域的寧氏家族,到馮子材、劉永福兩位抗擊外敵的欽州籍民族英雄,還有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堅定的追隨者黃明堂,以及張世聰等一批在人民解放戰爭中獻出鮮血甚至生命的革命英雄,欽州這座城市的血脈里流淌著英雄的激越和豪邁。
男:尤其是馮子材、劉永福兩位民族英雄,在抗法戰爭中取得鎮南關大捷、紙橋大捷和羅池大捷。欽州流淌著英雄的血脈,流傳著英雄的故事。
女:1962年,著名詩人田漢游欽州古城,懷著崇敬的心情瞻仰了馮子材墓后,寫下了“近百年來多痛史,論人應不失劉馮”的著名詩句。
男:現在的馮子材舊居宮保第、劉永福舊居三宣堂,是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下來,我們就通過一段音頻來了解我國近現代著名民族英雄馮子材老將軍領導的威震中外的“鎮南關大捷”。
【線性——鎮南關大捷】
1883年12月24日,中法戰爭爆發。
嶺南邊陲欽州,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滿腔悲憤,沖冠而起。他,就是解甲歸田卻壯志未已的原廣西提督馮子材。
【馮繡娟 (馮子材曾孫女)同期聲:我曾祖出征鎮南關的時候已經68歲。他是抱著誓死一戰的決心,要么戰勝,要么戰死,他說,做鬼也要守住鎮南關,就是我們祖國的南大門!】
當時,清廷高層對起用馮子材的看法并不一致。位高權重的李鴻章極力反對,提出馮子材“四不能戰”,即年老體衰、力不從心,不能戰;腹中無墨、胸無韜略,不能戰;兵械簡陋、殺傷力弱,不能戰;萃軍狼兵、戰法過時,不能戰。面對質疑與猜忌,馮子材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己“四能戰”,即人老節堅、久經少場,能戰;胸存正義、腹有遠謀,能戰;赤膽忠肝、保土安民,能戰;眾志成城、牛犢驅虎,能戰! 為了表達以身許國、決勝到底的決心,馮子材抬棺出征,立下錚錚誓言:此棺不屬馮子材,便屬尼格里!兩廣總督張之洞力排異議,堅決啟用馮子材。
【中法戰爭研究專家、廣西師范大學教授黃振南同期聲:張之洞堅持啟用馮子材,因為張之洞知道,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人能取代馮子材指揮這場戰斗。當時馮子材已經接近七十歲了,他不但有這個軍事才華,而更重要的是什么呢?舍得到前線去為國捐軀。他去的時候,把孩子給帶上,把棺材都帶上。】
馮子材最終選中的戰場是“關前隘”。此地在鎮南關北八里,東西兩條山脈都斜向收攏在一點上。馮子材在關前隘排兵布陣,親率兩子相華、相榮和10營萃軍守中路,擔任關前隘主陣地正面防御。
法軍也加緊調兵。原駐文淵、諒山的法軍部隊正在向鎮南關集結。
戰斗打響,三路人馬按部署向文淵發起進攻。定邊軍王德榜部首先拔掉了法軍兩座雕堡,其余各部一鼓作氣,殲滅了大部分法軍。
【中法戰爭研究專家、廣西師范大學教授黃振南同期聲:多支部隊夾擊文淵,趁著夜幕襲擊文淵,(馮子材)對戰斗的設計、戰術的應用是很高明的。】
與此同時,西線作戰的馮子材同鄉、黑旗軍統領劉永福也取得了臨洮大捷,重創法軍。
24日晨,在炮火掩護下,法軍分三路發起攻擊,佯攻變成猛攻,長墻岌岌可危。馮子材知道,最后的決戰時刻到了。退,則潰不成軍,前功盡棄;進,則需要馬革裹尸、慷慨赴死的決心和勇氣。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這位中軍主帥、古稀老人,提起大刀,大吼一聲躍出長墻;二子馮相榮、馮相華和500大刀“先鋒煲”緊隨其后,勇往直前,義無反顧地沖向敵軍。
【中法戰爭研究專家、廣西師范大學教授黃振南:馮子材組織的敢死隊,我讓你法軍進來,你遠的我不打,我有幾道防線嘛。你先進來,靠近我了,我再打。我打是什么呢,我讓我的敢死隊去打,我拿大刀跟你拼,你再先進的武器也沒辦法跟我拼,我就近了才跟你打,你發揮都發揮不了啊,你的炮也沒用啊,你打哪兒去?逃不了。所以這又是馮子材一個指揮的才能。】
山動地搖,第二三梯隊和援兵趕到,馮子材率軍乘勝追擊,收復文淵、攻陷諒山,三戰三勝。這場戰爭,就是名震中外的鎮南關大捷。
【播放歌曲《馮子材·南關令》】
【片頭:《愿風吹我到欽州》】
【播出歌曲:《打蠔妹》墊播】
【主持人旁白】
男:現在我們聽到的歌曲,是欽州本土的原創海歌《打蠔妹》,是由三娘灣漁村的民歌愛好者們用自己的家鄉話海察話演唱的,表達的是海姑娘去海邊打蠔,豐收喜悅的心情。
女:是的,茅尾海宛如一面巨大的碧玉鑲嵌在北部灣的北端。在欽州人的眼里,它是陽光、沙灘、礁石、濕地,各種魚兒,空中盤旋或紅樹林中悠閑散步的白鷺,灘涂上自由自在橫行霸道的小螃蟹,安靜又美麗的小海螺。周末閑暇時光一家人到海邊露營捕魚挖螺,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男:欽州面朝大海,云飛帆來。在這片富饒海域,還生活著一群珍稀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
女:說到白海豚,咱們的浪花花和小齙牙終于是按捺不住,來聽聽它們有什么話想說吧。
【線性——白海豚】
小齙牙:嗨,尊敬的各位客人,我小齙牙
浪花花:還有我浪花花
合:我們又回來啦!
浪花花:欽州三娘灣是中華白海豚的自然保護區,所以說呀,欽州是我們的溫馨家園,也是我們的故鄉。
小齙牙:是呀是呀,每當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們在海面上追逐打鬧時,總能看到大家給我們拍照呢,為此啊,我可是想盡辦法凹了不少造型,才從眾多海豚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今天人見人愛的網紅小齙牙呢。
浪花花:你這小調皮,咱們是不是得好好謝謝欽州啊?有這么潔凈的海域,才能讓我們生活的如此愜意。
小齙牙:沒錯沒錯,這海水干凈魚兒又多,游起來可真是太暢快啦!太舒服啦!說到這,我又想去玩兒了,尊敬的客人們,我們待會見!
【主持人旁白】
女:謝謝浪花花和小齙牙的凡爾賽發言。
男:你還真別說,正是由于浪花花和小齙牙們在這里過得健康自在,他們呼朋引伴,讓咱們欽州這片海豚丁興旺!
女:沒錯,我們的中華白海豚啊成了網紅,也是可愛的“海精靈”,不怕漁船,還喜歡和我們親近!
男:哎,那你知道三娘灣漁民管白海豚叫什么嗎?
女:嗯?叫什么?叫什么呢?
男:三娘灣的漁民管白海豚叫排風魚!
女:排風魚?為什么叫排風魚呢?
男:聽了下面的介紹,大家就明白了。
【線性節目:白海豚 】
當行船出海,乘著海浪,呼吸著海風,說不定,就會和這里的海上精靈——中華白海豚來個親密接觸。
說起中華白海豚,上了年紀的漁民表示,以前白海豚被稱為“排風魚”,只要出海打漁看到它,那就意味著難有好的收獲因為它們的出現往往伴隨著大風天氣。在舊時沒有電視廣播的年代,“排風魚”白海豚倒是充當了天氣預報的信使。遇到臺風或者大風天氣,整個海面就出現大量的海豚,告訴漁民們,海上要刮風了,千萬不要出海。
而自從三娘灣實施生態旅游開發開始,近距離觀賞中華白海豚成為欽州旅游的招牌項目,每年都為當地吸引來大批游客,白海豚也成了村民的“幸運符”。
北京大學教授潘文石專門研究白海豚多年,他說,欽州的三娘灣是世界上白海豚生活的最后一片凈土。
【出錄音潘文石:“三娘灣是擁有最后一個健康的群體,這就是欽州人民的特別珍貴的自然資源,欽州給它提供了最后一個避難所,這個避難所是欽州市接受大自然的恩賜,這個恩賜在三娘灣,三娘灣就成為中華白海豚的自然避難所,自然母親,讓它們生活在這個地方。”】
【主持人旁白】
男:中國生物學界泰斗、北京大學教授潘文石帶領科研團隊對這群白海豚進行長達近20年的研究,證實三娘灣海域內中華白海豚的數量,從2004年的約96頭,增長到了今天近400頭了。
女: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增多,說明欽州海域水質優良,白海豚群落健康繁衍。這是欽州人重視生態、愛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動體現。
男:除此以外,茅尾海沿岸1.7萬畝大規模紅樹林片區形成的欽州灣濕地,是各種留鳥、候鳥,以及珍稀瀕危水禽重要棲息地,是萬千白鷺賴以生存的生態家園。
女:落霞與鷗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560多公里的海岸線是欽州人最為珍視、引以為傲的最美家園。
男:紅樹林,白海豚等珍稀瀕危動植物是檢驗海洋生態環境的重要標志性物種。它們在欽州生生不息,印證了欽州時刻謹記習近平總書記“廣西的生態優勢金不換”的諄諄囑托。
【歌曲:《北部灣》副歌部分】
【主持人旁白】
男:親愛的聽眾朋友們,今天我們通過不到半小時的節目帶大家了解了美麗的欽州,時間有限,我們的介紹也不一定全面,最重要的是您能夠親自來到廣西欽州,感受她的美麗,感受欽州人民的幸福生活。
女:是的,我們在欽州等著您,“嶺南古郡、千年陶都、英雄故里、海豚家園、魅力之城”欽州歡迎您。
男:節目的最后,我們也要把祝福送給大家:
女:祝大家兔年大吉又大利,好運頻頻幸福到,歡歌笑語慶新年,家家戶戶樂開懷
男:朋友們
合:新年快樂!
聽眾朋友,您剛才收聽到的是全國城市廣播‘州?海’聯盟春節聯播,由廣西欽州新聞傳媒中心制作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