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優秀作品推選
(廣播、電視、廣電報、論文作品)推薦表
作品標題 |
《天南地北聊非遺》 | 參評項目 | 廣播社教專題 | ||||||
體 裁 | 社教專題 | ||||||||
項目代碼 | B11 | ||||||||
播出頻率、 頻道(報刊) | FM98.6欽州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 | 播出單位 |
欽州市廣播電視臺 | ||||||
刊播欄目 (版面) |
《午間對話》 | 節目時長 (字數) |
14分14秒 | ||||||
播出時間 | 2023年6月9日12時11分 | ||||||||
作 者 (主創人員) | 郭宏銳、侯志麗、余妮、鐘輝輝、牛婷(三門峽廣播電視臺) | 編輯 | 郭宏銳、侯志麗、余妮 | ||||||
采作 編品 過簡 程介 | 《午間對話》是一檔集時事政策、民生熱點、百姓話題、社教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訪談節目。 2023年6月10日是2023年國家文化和自然親遺產日,為了更好的達到保護、傳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的目的,本期節目,我們特地連線了河南省三門峽廣播電視臺的主持人,通過對欽州海歌、靈山竹編技藝、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陜州鑼鼓書、剪紙、澄泥硯等南北不同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介紹,并輔以“打擂臺”的形式,讓觀眾更生動的了解中華傳統文、熱愛傳統文化,彰顯文化自信。 | ||||||||
推薦理由 | 本期節目,在2023年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利用南北直播連線的方式,為大家呈現出南北不同的非遺文化,既開闊了大家的認識,又增強了對文化感受力,也讓大家更生動的了解了中華傳統文話,并讓大家更由衷的熱愛傳統文化,彰顯了文化自信。 | ||||||||
推薦單 位意見 及公示 結果 | 推薦單位負責人簽名: (蓋單位公章) 年 月 日 | ||||||||
報送單 位意見 及公示 結果 |
報送單位負責人簽名 (蓋單位公章) 年 月 日 | ||||||||
聯系人(作者) | 郭宏銳 | 電話 | 07772856235 | 手機 | 13877780498 | ||||
電子郵箱 | 29852387@qq.com | 郵編 | 535000 | ||||||
地 址 | 廣西欽州市麗橋街18號欽州市融媒體中心 | ||||||||
午間對話——天南地北聊非遺
【節目版宣】
宏銳: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本期的《午間對話》。我是宏銳。6月10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非遺日”。特別的日子來點兒特別的,今天的節目咱們就來一個南北直播連線,天南地北聊非遺,現場打擂,比一比,賽一賽。接下來就請出我的同行,河南三門峽廣播電視臺的主持人小艾。小艾,你好。
小艾:宏銳你好,廣西欽州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河南三門峽廣播電視臺的主持人小艾,今天特別高興能和咱們廣西欽州的小伙伴兒一起聊非遺。在我們的身邊,只要大家留心就不難發現,非遺無處不在。小到一支小曲兒,大到一幢宏偉的建筑,非遺文化在用各種不同的面貌,向全世界展示著祖先遺留下來的精神財富。
宏銳:沒錯,在文化多樣性日益顯現的今天,傳承與發展已經成為新時代命題,今天我們倆就用聲音傳遞各自家鄉的非遺魅力,把家鄉的人文特色講給更多的人聽。
小艾:今天咱們在這里南北直播聊非遺,也是希望讓大家可以更直觀的了解這一南一北非遺文化的不同和相同,一起來感受我們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積淀。剛剛宏銳說要打擂臺賽,我覺得特別好。
宏銳:那咱們就說來就來啊,這第一輪咱們先來一個聽曲兒猜名兒,咱入鄉隨俗吧,先來聽我們本地的曲子。河南的朋友,您準備好了嗎?
小艾:嗯!準備好了。
宏銳:請聽。
【出《廣西海歌》選段】
小艾:這曲調婉轉溫情,歌聲很嘹亮。這個好聽,應該是廣西民歌的一種吧!
宏銳:沒錯。它是我們廣西欽州特有的一種曲種,叫做海歌,欽州是一座美麗的濱海城市,海邊人有一種特有的方言叫做海察話,海歌就是海邊人用當地海察話來演唱的。欽州海歌起源于明清時期,至今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起源于群眾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的自娛自樂,后來經過演變以及藝人的改編和發展,形成具有獨特的表演方式和獨具一格音樂的一種地方藝術形式。形式也很多樣,有獨唱、男女對唱,也有多人聯唱。像我們剛剛聽到的這首就是多人聯唱
小艾:南方有大海,民歌自然是婉轉嘹亮,你方唱罷我登場,
接下來該我們了,準備好了嗎?
宏銳:好了。
小艾:聽好嘞。
【出《陜州鑼鼓書》選段】
宏銳:鏗鏘有力的鑼鼓聲,高亢粗獷的旋律。很有北方民俗的特色,可是又不太像豫劇,好像真沒聽過。
小艾:這個呀,就是我們本地一種古老的傳統戲曲藝術,叫陜州鑼鼓書。
宏銳:哦!鑼鼓書,那就是敲著鑼鼓唱故事嘍?
小艾:是那么個意思,鑼鼓書開場前要先奏一陣開場鑼鼓,然后我們當地的老藝術家們用豫西地方方言吹拉彈唱,有著非常鮮明的地域特色,被稱為中國的"架子鼓"、"爵士樂"。因為要奏鑼鼓,又要吹拉彈唱,所以說陜州鑼鼓書是以坐唱的形式呈現的。
宏銳:唉,小艾,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兩種非遺文化的表現形式與南北方的地域和人的性格有很大關系?你看,我們廣西欽州是南方的沿海地區,南方人性格的溫柔,伴著海浪海風,都能在海歌中體現。而三門峽地處秦嶺山脈、黃土高原、黃河中下游平原的交匯處,人的性格也比較直爽粗獷,所以陜州鑼鼓書它就旋律高亢,唱腔粗獷。
小艾:說得沒錯,確實有很大關系。陜州鑼鼓書和欽州海歌各具特色,這一輪算平手吧!
宏銳:行啊!第二輪我們來個王炸。這一輪我們推出欽州的靈山竹編。靈山傳統竹編工藝可謂是有著悠久的歷史,以縣轄的平南鎮、煙墩鎮尤為突出。一件成品要經過六個階段十幾道工藝,在編織過程中不需要膠水或者是使用釘子就可以做到連接緊密,整體嚴謹美觀。通過高溫防酶、防蟲處理后的竹編制品可以使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小艾:嗯!可以這樣理解吧!竹編就是把竹子作為原材料,手工編織一些生活用品或者是裝飾品。而且南方比較適合竹子生長,有大片的竹林。
宏銳:是的,靈山縣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和生活習慣,當地人喜歡門前屋后種植竹子。勤勞善良人們在長久生活經驗中慢慢學會了用竹子編織器物,把竹子變成一件件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物件,最終形成了靈山竹編技藝。靈山竹編技藝于2018年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小艾:厲害厲害!廣西人民果然心靈手巧,那這一輪我們帶來自河南三門峽李竹梅帶領她的創作團隊為冬奧會創作了剪紙作品。作品把北京冬奧雪花及吉祥物、虎年春節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傳遞出冬奧和春節的喜慶氣氛。 這也是繼2008年北京夏奧會獲得特許之后,第二次獲得特許,成為“雙奧”特許剪紙。
宏銳:嗯,中原大地果然高手如云啊!
小艾:那是,再來說說陜州剪紙的發展歷史,它最早可追溯到夏、周朝,剪紙作品取材廣泛、構圖飽滿、造型生動、鄉土氣息濃郁,其中的黑色剪紙風格獨特,是黃河文化的一個縮影。陜州剪紙被譽為"民俗奇葩,中原一絕",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們的陜州剪紙也與特殊的地理環境與民居形式有著密切關系。那時候民居多為地坑院,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據說已有大概4000多年的歷史了。在我們本地,現在還有個陜州地坑院景區,很多南方人看了之后,都稱奇道絕。
宏銳:這么一說,這第二輪更難抉擇了。
小艾:無論是靈山竹編還是陜州剪紙,都可以說是勤勞的先輩們智慧的結晶。這樣吧,向勤勞的先輩們致敬!這一輪平手!
宏銳:向勤勞的先輩們致敬!
小艾:這第三輪我們先來吧。
宏銳:可以呀。
小艾:第三輪呀,我們要隆重推出文房四寶之一,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的澄泥硯。唐宋時期陜州弘農硯瓦貴為貢品。明清時期,澄泥硯制硯技藝在陜州人馬寨王氏家族得到傳承。晚清民國時期,人馬寨制硯名家王玉瑞又把澄泥硯技藝發揚光大。他的澄泥硯作品參展了1914年美國舊金山巴拿馬博覽會獲獎,故宮博物院、天津市博物館、中國農業博物館、三門峽市博物館都有收藏。
宏銳:嗯,這第三輪我就給你對中國四大名陶之一的欽州坭興陶。欽州坭興陶呢起源于隋唐,興盛于清朝咸豐年間,在1915年獲得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其歷代作品珍藏于二十多個國家博物館。更為奇特的是,坭興陶的窯變更是一絕,燒制出窯的坭興陶經過打磨會呈現古銅、墨綠、紫紅、天斑等諸多色澤,它的窯變藝術為其他陶器所沒有,所以有“中國一絕”之稱,可謂是一件在手,絕無雷同。那么在明天,也就是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還會在有著600多年歷史的欽江古龍窯舉行開窯儀式,屆時也會有相關直播活動,歡迎咱們河南的小伙兒們一睹欽州坭興陶的風采。
小艾:期待期待,明天可以一飽眼福了。真巧,澄泥硯在不同溫度燒制下,窯變后呈現出來的顏色有朱砂紅、鱔魚黃、綠豆沙、檀香紫,其中以朱砂紅和鱔魚黃最為名貴。而且澄泥硯有著極其復雜的工藝流程,大小工序四十八道。坭興陶取自欽江兩岸的泥土,我們的澄泥硯取自陜州火燒陽溝的泥土,可以說都是來自大自然的饋贈。
宏銳:嗯,是的,這第三輪果然是重量級啊。坭興陶取泥于欽州市欽江兩岸,把西岸硬質土做骨與東岸軟質土為肉來相配,雅稱叫做骨肉相宜,泥質純凈細膩,極適合坭興陶的傳統浮雕工藝,經過1200℃左右高溫燒制成陶,質地堅硬,表面光滑,色澤古雅,無釉陶卻如瓷器般光潤亮澤,而且成品中還含有鐵、鋅、鈣、鍶等十幾種對人體有益的豐富礦物質,這種紫紅朱泥唯欽州獨有。它還與江蘇宜興紫砂陶、重慶的榮昌陶和云南建水陶同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陶”。著名詩人田漢還有詩云:欽州橋畔紫煙騰,巧匠陶瓶寫墨鷹。無盡瓷泥無盡藝,成功何止似宜興。
小艾:宏銳你看,一個是四大名硯之一,一個是四大名陶之一,硯臺是文人們必備的文房之寶。自古以來,這茶與文人又有著不解之緣。飲茶的境界與文人雅士崇尚自然山水,恬然淡泊的生活情趣相對應。所以說,這茶壺也是雅士們必備的生活之寶。這又犯難了!
宏銳:賽了三輪,我們可以看出,非遺文化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從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運用他們的智慧,從生產、生活經驗中,積累出各種寶貴的精神財富。無論哪種形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都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非常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
小艾:所以說,我們今天南北直播連線,為大家呈現出來的不僅僅是作品和技藝,更是文化遺產,它是一種創造,也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傳承,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史,留住了它,就是留住歷史,也就保存了文化的命脈。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文化自信。”
宏銳:說得真好,今天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天,特別高興和北方的同行直播聊非遺文化。晚上我要用我們欽州坭興陶壺泡一壺茶來慶祝一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它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作為黃皮膚、黑眼睛的炎黃子孫,我們要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
小艾:中國力量。
宏銳:很奇妙,相信本期的《午間對話》一定會讓大家感到熱血沸騰,這大概就是文化的力量。好了,又到了說再見的時候了,非常感謝小艾做客我們的節目,咱們下期再見!
小艾: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