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浦北縣龍門鎮蓮塘村的大紅柑熟了,山路卻成了“賣果難”的攔路虎。村黨組織書記后備人才楊武福站了出來,發動村民募捐修建水泥路,讓果子順暢出山——7月9日,《中國組織人事報》頭版刊發了欽州市抓實村級后備人才做法。這是村級后備力量“在線發力”的生動寫照。培育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關鍵就在于讓“儲備庫”里的人真正“在線”:既在線上跟進村里事,更在線下參與村里活,從“備著”變成“忙著”。
要讓人才“在線”成為常態,先得給崗位、壓擔子。在這點上欽州的做法值得借鑒:給后備力量設崗定責,讓每人至少認領一個為民服務崗,或是跟著參與鄉村建設,或是牽頭解決群眾難題。不把他們當旁觀者,村里開會讓他們列席,產業規劃讓他們參謀,矛盾調解讓他們搭手。就像楊武福發動村民修山路,正是在處理具體事務中練出了組織能力、攢起了群眾口碑。有了崗位這個支點,后備力量才能從“名單上的人”變成村里離不開的人。
要讓人才“在線”且有真本事,得靠培訓、傳幫帶。光有熱情不夠,還得有“雙帶”能力。欽州通過市級重點培訓、縣級分批輪訓、鄉鎮兜底培訓,讓后備力量每年受訓不少于四天;更安排鄉鎮領導、村黨組織書記當“導師”,手把手教政策、傳經驗。就像果農侍弄果樹,既要施肥澆水,也得修枝剪葉,才能讓后備力量在實踐中快速成長,遇到如修路、賣果這樣的民生實事時,既能想辦法,又能辦成事。
要讓人才始終“不掉線”,離不開動態管、常優化。欽州建立信息庫,一人一檔,每半年評估一次,不合要求就調整,表現突出就重點培養。這就像給儲備庫裝了“刷新鍵”,避免有人占著位置不干事。畢竟,后備力量不是“終身制”,還要看誰在村里事上真出力、群眾口碑真叫好。只有讓能者上、庸者下,儲備庫才能始終保持活力,需要時就能拉出一支頂用的隊伍。
從楊武福發動村民修通“賣果路”,到更多后備力量在鄉村振興中挑大梁,印證了一個道理:儲備力量,不是“存起來”等機會,而是“用起來”長才干。讓儲備庫里的人“常在線”、真干事,才能真正儲備起鄉村振興的生力軍,讓每個村子都有用得上、靠得住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