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升小學生海洋文化的了解,樹立海洋保護意識,增加探索科學的興趣,近日,欽州市子材小學、第十九小學的部分師生家長組成科普研學小組到欽州三娘灣景區的中華白海豚科普館、沙角紅樹林區域、水母養殖基地開展海洋動物科技實踐調查活動。
活動前,科普研學小組先到欽州市圖書館查閱關于紅樹林、中華白海豚、灘涂魚、潮汐蟹等海洋生物的相關資料。
科普研學小組活動的第一站,來到中華白海豚科學研究基地,聆聽了中華白海豚的科普知識講座。北部灣大學教授吳海萍運用多媒體將豐富的圖片、多姿的視頻相結合,深入淺出地為科普小組講述了中華白海豚的種類和幼年、成年、老年時期的生長規律和身體顏色的變化,引導大家重視中華白海豚和海洋生態保護。隨后,科普研學小組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心目中的中華白海豚手工制作活動。
科普研學小組活動的第二站,前往沙角紅樹林區域,零距離觀察灘涂魚和潮汐蟹,聽當地漁民講灘涂魚等海洋生物的趣聞。
科普研學小組第三站去參觀了中華白海豚科普館。踏入科普館,仿佛置身于海洋的奇幻世界。館內以圖文并茂的展板、逼真的實物標本以及多媒體演示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了中華白海豚的生活習性、生長繁殖、演化歷程等知識。
最后一站科普研學小組參觀了水母養殖基地。養殖基地里一排排透明的養殖箱整齊排列,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水母在水中悠然舞動,它們或如靈動的仙子,輕盈飄逸;或似閃爍的星辰,散發著神秘的光芒。
聽了技術人員的介紹,科普研學小組了解到水母對生存環境極為挑剔,為了模擬它們在海洋中的原生環境,基地引進了先進的海水調配系統、恒溫設備和循環過濾裝置。從水質的精準調控到水溫的嚴格把控,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科研人員的智慧與心血。
通過此次科技實踐調查活動,不僅讓孩子、家長們了解了中華白海豚的科普知識,也點燃了孩子們對北部灣沿海海域的熱愛,讓保護珍稀海洋動物及資源的意識根植在孩子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