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好不僅讓人疲憊
還會影響身體健康
擁有穩定的睡眠習慣
可以使人精神飽滿
還能減緩衰老
01保持穩定睡眠習慣有利于減緩衰老
2023年8月發表在《睡眠健康》雜志的一項研究表示,保持穩定的睡眠習慣,有助于減緩生物衰老過程。與睡眠習慣穩定的人相比,入睡時間偏差較大、工作日和周末睡眠差異大的參與者生物年齡老了9個月。
研究分析了6052名成年參與者,平均年齡為50歲,記錄了入睡時間、起床時間、持續時間、效率等參數,通過血液樣本分析了參與者的生物年齡。然后,分析了睡眠模式與生物年齡之間的關系。
研究發現,參與者平均每天睡眠持續時間差異為60分鐘,周末平均睡眠時間多了78分鐘。與保持穩定的睡眠習慣的人相比:
睡眠持續時間不穩定的參與者,生物年齡大0.63年;
補覺較多的參與者,生物年齡大0.52年;
入睡時間偏差較大的參與者,生物年齡大0.74年;
工作日和周末睡眠差異大的參與者,生物年齡大0.77年。
這意味著,與睡眠習慣穩定的人相比,入睡時間偏差較大、工作日和周末睡眠差異大的參與者生物年齡老9個月。
保持穩定的睡眠習慣,每天都保持差不多的入睡時間、起床時間,有助于減緩生物衰老過程。
02收獲優質睡眠
要注意這2點
目前有兩個公認的調節睡眠的影響因子,一個是生物鐘,另一個是睡眠自我平衡。通俗點說,影響睡眠的兩個關鍵因素是“要規律”和“要睡夠”。
人體自我修復活動大多在凌晨3點前進行,所以23點~3點這段時間的睡眠質量尤為關鍵。成年人推薦的睡眠時長為7~8小時,6小時是健康底線,上限不超過9小時。
有研究發現,與睡6~9個小時的人相比,睡不夠6小時和超過9小時的人,心梗風險分別增加20%和34%。
晚上入睡難、早上醒得早、半夜容易醒、睡眠質量差……對付常見的睡不好,可以試試以下方法改善。
晚上入睡難
很難睡著,躺下半小時后還保持清醒。
建議:
①將晚飯時間安排在18點~19點,吃得不要過多,好讓胃部盡早完成消化任務,交感神經放松下來。
②睡前1小時不要玩電腦、手機,不把手機帶到床上去。
③每日堅持同樣的上、下床時間,有助培養睡眠節律。失眠者可在23點左右上床,早上6點左右下床。待失眠改善2周后,逐漸延長臥床時間。一般每周延長15分鐘。如果這也不管用,可稍稍推遲睡眠時間,等你真覺得累了再上床睡覺,但不能超過12點。
半夜容易醒
睡著了,但難以維持睡眠狀態,覺醒5分鐘以上的情況大于2次。
建議:
①睡前別喝太多水,減少起夜。
②避免攝入影響睡眠的物質,如酒精、咖啡因、煙草。
③如果只是偶爾出現問題,不妨下床做一些放松活動,如看書、冥想,但不要玩電腦。
早上醒得早
晚上入睡正常,但凌晨三四點就會醒,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
建議:
①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睡前最好不要再想事情,臥室不要放過于芳香的花草。
②關好門窗,拉上窗簾,營造安靜、黑暗的睡眠環境。
③睡前可洗個熱水澡或熱水泡腳;枕頭高低、軟硬合適,被子薄厚適當。
④多曬太陽,有助刺激褪黑素的分泌,提高夜間的睡眠質量。
睡眠質量差
睡眠比較淺,白天總是昏昏沉沉,影響日間行為或工作。
建議:
①將室溫控制在讓身體感到舒適的范圍內。
②打呼嚕的人,睡覺時最好側臥,或在背后放兩三個枕頭。
注意:如果上述方法試過都無效,要及時到心身醫學科、睡眠中心或神經內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