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過后,暑熱未消而秋意漸生
此時飲食講究“潤燥養肺”
既要防“秋老虎”的余威
又需為秋冬積蓄能量
在廣西,山水滋養的豐饒物產與獨特飲食智慧
正為這個時節提供天然答案
從山野時鮮到江河風味
從酸辣開胃到溫潤甘甜
廣西味道里總有一味能熨帖你的腸胃
立秋該吃什么?
這份本土美食清單
帶你解鎖舌尖上的“廣西式入秋”
先來幾道廣西的開胃小吃!
酸嘢
立秋飲食原則是少辛增酸,這就不得不提咱們大廣西將其集于一身的立秋飲食特色——酸嘢!徐文斌中醫在講解《黃帝內經》時,就有提及我們廣西的這一特色。
廣西酸嘢(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嘢”在粵語里為“東西”之意。“酸嘢”又名“酸料”、“酸品”,廣西是其主要原產地。它是一種流行于廣西各地的特產小吃,在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見。廣西的氣候以濕熱為主,吃“酸嘢”可以祛濕開胃,增進食欲,同時“酸嘢”也是別有風味的美食。
紅糖鮮果酸
博白鮮果酸料的吃法就是加紅糖,還有椒鹽,最后撒上些香菜,這是“靈魂”博白鮮果酸料的特點是現選、現切、現腌,因此選料非常有講究。一句話就是“水果必須要新鮮”,不然做出來的口感就不會好。
記者 黃雅維 攝(來源:玉林晚報)
賓陽酸粉
賓陽酸粉佐料之配制亦十分考究,醬水是酸粉的主味,酸粉特有的酸甜滋味全在醬水中,因此酸汁一定要用米醋。米醋配入適量蔗糖,用糖醋、蒜末調一鍋可口的醬水,這全靠師傅的經驗。牛肉巴是酸粉的點睛之筆,把牛肉切成薄片,加入鹽、糖、香料等煮熟,然后烘干,再加入芝麻油用溫火燴,直到瀝去八成水分,才算功成。這半透明的牛肉巴,香甜酥韌,也愈發襯托出酸粉的爽滑。
賓陽酸粉(來源:南寧融媒)
梧州龜苓膏
梧州龜苓膏是歷史悠久的傳統藥膳,相傳最初是清宮中專供皇帝食用的名貴藥物。它主要以龜板、土茯苓等中藥材為原料,經多道傳統工藝熬制而成,其口感滑嫩,微苦回甘,具有清熱解毒、滋陰補腎等功效,備受兩廣一帶以及東南亞人的喜愛。如今,龜苓膏現代配制技藝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和創新推出了更多符合現代人口味和養生需求的產品,比如鮮奶龜苓膏、紅豆相思龜苓膏、蜜糖椰汁龜苓膏等等,滿足人們不同需求。
龜苓膏。李彬華 攝制(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再呈上廣西的“硬菜”
荔浦芋扣肉
荔浦芋扣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名菜。此菜以桂林荔浦芋、帶皮五花肉、桂林腐乳為主要材料,將帶皮五花肉和切塊荔浦芋過油炸黃, 再將五花肉塊皮朝下, 與芋塊相間排放碗中蒸熟, 翻扣入另一盤中即成。
芋頭松粉軟糯,沖淡了肥肉的油膩味,肉富芋味,芋含肉香,取長補短,相輔相成,酥香味美,素有“一家蒸扣,四鄰皆香”之贊譽,不僅是歷代皇室的“貢品”,更是逢年過節家宴中必不可少的特色菜。
荔浦芋扣肉。黃海健 攝(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白切雞
白切雞,始于清代的民間酒店。因烹雞時不加調味白煮而成,食用時隨吃隨斬,又稱“白斬雞”。其肉色潔白皮帶黃油,具有蔥油香味,蔥段打花鑲邊,食時佐以芥末醬或特制醬油,保持了雞肉的鮮美、原汁原味,食之別有風味。廣西白切雞,選用的原材料是采用農家放養在山間野林中白天吃蟲子、玉米、稻谷、土生土長的土雞,上好的土雞皮色澤清黃,切開,白嫩的土雞肉蘸著醬料吃,更體現雞肉的鮮甜香嫩。
白切雞。(來源:廣西畜牧業協會微信公眾號)
檸檬鴨
武鳴檸檬鴨又稱高峰檸檬鴨,因發源于南寧武鳴區高峰林場界牌附近而得名。其最早出現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南寧武鳴有個叫界牌的小地界,因緊鄰公路,車來人往,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店在路旁悄然扎根。店主用本地散養的肥美鴨子,加入自家腌制得恰到好處的酸檸檬、酸辣椒、酸養頭、酸姜等配料,精心烹制出一道美味--檸檬鴨。這獨特的酸辣滋味,瞬間抓住了往來食客的胃,口口相傳之下,小店聲名遠揚,檸檬鴨也正式在廣西美食江湖嶄露頭角。
酸香可口的檸檬鴨。(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橫縣魚生
橫縣魚生俗稱“兩片”,是著名的地方傳統佳肴。它代表著橫州市烹飪技術和飲食文化的最高水準、接待客人的最高規格。橫縣魚生以其選料精品、刀工精細、擺盤精致聞名于世。2010年,橫縣魚生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橫縣魚生擺盤。李寧靜 攝 (來源:廣西日報愛上非遺(有夢鄉村)全媒體工作室)
紙包雞
梧州紙包雞起源于清朝咸豐年間,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民國初期,粵西樓創立,聘請粵菜名廚官良坐鎮,以梧州美食紙包雞作為酒樓的招牌名菜,自此,紙包雞佳肴遂為民間百姓所品嘗,日漸揚名于桂粵港澳及東南亞各地。作為梧州飲食文化的名片,紙包雞曾獲得“中國一絕”的美譽。
紙包雞。(來源:廣西日報愛上非遺(有夢鄉村)全媒體工作室)
廣西油茶
油茶是將油茶葉、生姜、大蒜等原材料,放入鐵鍋反復捶打后煮熬制成的飲品,俗稱“打油茶”,具有消食健胃、驅濕避瘴的功效,有著“爽神湯”的美譽。有民諺說:“恭城土俗,油茶泡粥,祛瘴防疫,全身舒服。”恭城油茶用料及制作方法均十分講究,其特色在于“打”,與“沏”“泡”“煮”“煎”出的茶味大不相同。
打油茶。(來源:廣西日報愛上非遺(有夢鄉村)全媒體工作室)
嘗遍了立秋時令美味
更要懂得順應節氣調養身心
老話講“一夏無病三分虛”
此時防暑、潤燥、養肺都需兼顧
尤其廣西的“秋老虎”來勢洶洶
更要掌握幾個生活巧思——
需要注意的“立秋”的生活小細節↓↓
今年的“秋老虎”還真不容小覷!
從節氣特點來看,今年是“晚立秋”
而且末伏在立秋之后
立秋后高溫高濕的“蒸煮模式”
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秋老虎”的持續時間和強度
會因地區不同而有所差異
北方地區相對來說持續時間短一些
南方地區則可能持續時間較長
防暑降溫不能忽視
“秋老虎”來襲時,氣溫仍然很高,所以防暑工作還是要做好。盡量避免在中午時段外出,要是必須出門,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室內可以開空調或風扇降溫,但溫度別調太低,防止著涼。
及時補充水分
秋季天氣日漸干燥,人體容易缺水,每天要多喝些水。成年人每日飲水量最好保持在1500-1700毫升左右,遵循少量、多次、慢飲的原則。可以適當喝一些淡鹽水、綠豆湯、菊花茶等,既能補充水分,又能清熱解暑。
飲食清淡多果蔬
飲食上要以清淡為主,少吃辛辣、燥熱、油膩的食物,以免加重身體負擔。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像梨、葡萄、西瓜、黃瓜、西紅柿等,這些果蔬富含維生素和水分,能補充人體所需營養,還能緩解秋燥。
保證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體恢復和提高免疫力。在“秋老虎”期間,可以適當延長晚間睡眠時間。中午也可以小憩一會兒,但不要超過30分鐘,這樣能有效緩解“秋乏”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