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望著自家32畝金燦燦的早稻田,廣西欽州市欽南區那思鎮米子村脫貧戶黃永安喜上眉梢。當天開鐮收割,預計產量超10000公斤,將為他帶來20000多元直接收入。這不僅鼓足了自家的“米袋子”,更以沉甸甸的豐收印證了“糧食生產穩,脫貧成果牢”的硬道理。

作為種糧大戶,黃永安曾因田間管理不善導致效益低,今年早稻一度想打“退堂鼓”。得知情況后,鎮黨委書記劉艷陽立即帶領農技人員上門,承諾落實種糧補貼并提供全程技術指導,同時現場對接欽南區田園致富合作社,為其提供種子并承諾直收生鮮稻谷,一舉解決“曬谷難”“賣谷難”問題。鎮黨委的承諾,讓他吃下一顆“定心丸”,種下了32畝早稻。

此后,鎮農技人員成了田間常客,從整地備耕、浸種播種,到抗旱保苗、除草施肥、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每周至少上門指導一至三次,貼心解決各種技術難題。“他們比我自己跑田還勤!”黃永安感慨道。
豐收如期而至。黃永安興奮地介紹:“最怕六月曬谷,今年連搬都不用搬!收購車直接開到高標準農田的機耕路上,收割機卸糧上車一氣呵成。”“以前種稻憑經驗,現在靠技術,政府把路都鋪好了,咱更得好好干!”他信心滿滿地表示,要擴大種植規模,把糧食生產作為增收致富的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