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優秀作品推選
(廣播、電視、廣電報、論文作品)推薦表
作品標題 | 《向海圖強謀發展 廣西最長跨海大橋建成通車》
| 參評項目 | 廣播新聞 | |||||||
體 裁 | 長消息 | |||||||||
項目代碼 | A12 | |||||||||
播出頻率、 頻道(報刊) | FM98.6新聞綜合廣播 | 播出單位 | 欽州市廣播電視臺 | |||||||
刊播欄目 (版面) | 《欽州新聞》 | 節目時長 (字數) | 3分51秒 | |||||||
播出時間 | 2024年 12 月 29 日 19 時 02 分 | |||||||||
作 者 (主創人員) | 羅煉新、彭龍、甘智銳、侯志麗 | 編輯 | 利薇、蔣洪波、熊宗濤 | |||||||
︵ 采作 編品 過簡 程介 ︶ | 龍門大橋正式通車,成為北部灣跨海交通網絡的“關鍵一橫”,意義非凡!它讓天塹變通途,傳遞著民生的溫暖,成為地方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紐帶。 記者以現場場景為切入點,通過出鏡報道、現場采訪、背景信息介紹等,對大橋建成通車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對新時代我國跨海橋梁建設技術的創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實踐都做了全景式記錄。 | |||||||||
推 薦 理 由 | 龍門大橋的通車,不僅僅是一座橋梁的建成,更是一座城市、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其意義之深遠,遠超天塹變通途的表象,更在于它承載著人民的期盼,連接著發展的夢想,必將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 |||||||||
推薦單位意見及公示結果 | 該作品內容真實,首播日期、送評件與播出版原版無異和送評材料屬實,經公示無異議,同意推薦。 推薦單位負責人簽名: (蓋單位公章) 年 月 日 | |||||||||
報送單位意見及公示結果 | 該作品內容真實,首播日期、送評件與播出版原版無異和送評材料屬實,經公示無異議,同意推薦。 報送單位負責人簽名: (蓋單位公章) 年 月 日 | |||||||||
聯系人(作者) | 羅煉新 | 電話 | 手機 | 18778871515 | ||||||
電子郵箱 | 690622665@qq.com | 郵編 | 535000 | |||||||
地 址 |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欽北區麗橋街18號 |
向海圖強謀發展 廣西最長跨海大橋建成通車
12月29號,廣西最長跨海大橋龍門大橋順利建成通車。廣西濱海公路的“卡點”被打通,北部灣跨海交通網絡再添“關鍵一橫”。請聽記者發回的報道:
【出記者錄音】:我現在在龍門大橋的通車儀式現場,在今天上午的10時48分,廣西橋梁建設史上規模最大、標準最高、跨度最長、技術最復雜的跨海大橋——龍門大橋正式建成通車了。】
龍門大橋建成前,過去兩岸居民要到對岸,除了坐船,就只能繞道茅尾海走U字形路線,耗時費力。大橋開通,最高興的要數當地居民和企業。家住欽州市欽南區龍門港鎮的楊云飛常往來欽州港與龍門港鎮之間,大橋開通后,他出行時間由原來的1.5小時縮短到了25分鐘。【出楊云飛錄音】:我們祖祖輩輩基本都是坐船上岸,風浪大的時候,很危險。現在好了,龍門大橋通車后,我們出行既安全又便利。】
欽州港居民 盧廷基:【出盧廷基錄音】龍門大橋的開通,對我們的農家樂,沿線的這個農業旅游的發展會帶來很大的好處。】
龍門大橋兩側海岸直線距離約1200米,但陸路抵達得繞行約90公里。大橋的開通打通了欽州港和防城港兩地經濟要素加速融通的卡點。
欽州市欽州港嘉誠物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劉軍:【出劉軍錄音】我們車都是跑防城港那邊的,煤啊、礦啊這種,每天跑兩三趟都有的。因為走那邊要幾十公里,走這邊才幾公里,應該十幾分鐘我們就到點了。可以節省一點時間,我們可以多跑幾趟。】
廣西金桂漿紙業有限公司文宣處課長 李興軍:【出李興軍錄音】我們公司在防城港采伐后的木頭以前都是在茅尾海繞一個圈才能運送到工廠,尤其是大型貨車遇到堵車時更需要大半天時間,現在龍門大橋通車了,在運輸效率方面會大幅提升。從遠期看,欽州港通過龍門大橋到防城港,再延伸至越南市場,都將給企業的物流運輸帶來積極的影響。】
龍門大橋項目主航道橋跨徑1098米,可滿足2萬噸級游輪通航,橋址區海域,臺風多發,沿途紅樹林密布,施工難度大,是廣西交通建設史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復雜、標準最高、跨越海域環境最復雜的跨海通道工程項目。工程不僅實現了諸多創新,刷新了世界海中橋梁單次最大連續澆筑方量的世界紀錄,還書寫了“橋讓樹”的環保故事。
廣西交投集團龍門大橋工程建設指揮部工程部部長 王樹華:【出王樹華錄音】在紅樹林保護這一塊兒,我們取得國家發明專利兩項,牽頭制定廣西地方標準一項,項目與各方共同構建一幅工程建設與生態環保和諧共生的壯美畫卷。】
作為北欽防一體化的重大基礎設施支撐項目,龍門大橋項目建成后,對促進北欽防一體化和北部灣經濟區高質量發展,助力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廳長 劉可:【出劉可錄音】龍門大橋全線貫通,創造了廣西最長跨海大橋,首座千米級懸索橋的案例,標注了我區橋梁建設的新高度,重塑了北欽防一體化格局,為新運河、新門戶、新通道系上了紅絲帶。】